
类别:行业新闻 来源:小九直播间足球直播世界杯 发布时间:2025-08-02 16:10:16 浏览: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终于走向了全新的发展历史,人人心中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中国终于要摆脱曾经的屈辱历史了!
新中国的建立可以说殊为不易,党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走到今天,新中国成立了,也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一批参与了抗日以及解放战争将领都获得了自己应有的待遇以及职级,而在这批将领中却有一个人的待遇最特殊,这个人就是朱德元帅,那么朱德元帅为何可以拿到与众不同的待遇?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参与者来自的各个部队,他们的名字标榜史册,而贡献最大的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被授予了元帅军衔,相应的他们也获得了自己应有的生活待遇,而其中待遇最高的就是朱老总。
在正式授勋之前,们认为应当设立大元帅一职,而能堪当此职的当属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却推辞了这一职位,因此实际上十大元帅是军中最高军衔的获得者。
在授衔仪式结束后,与之相关的元帅待遇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当时的待遇制度还比较混乱,当时流行的待遇制度一共有三种:一是在解放区实行供给制,所谓的供给制就是给解放区的官兵们提供生活必需品,一般由衣物、食品、津贴、子女的保育费四个方面组成;二是根据文官职级实行官等官奉制;三是在内蒙古和东北等地按照苏联模式实行工资制度,将工资分为八个等级,按照职级进行发放。
1949年到1955年是实行待遇制度的尝试时期,最近一段时间内我们从始至终在探索该怎么样确定工资等级,而经过多地的实践尝试之后,我国终于确立了以职务等级为核心的工资制度,也最先实施在这批领导人身上。
按照当时的职级待遇规定,元帅相当于行政二级至三级,每月工资为500元左右,按照职级不同进行灵活调整,而朱德元帅作为十大元帅之首,他的工资待遇是最高的,但是朱老总却厉行节俭,坚决不要自己的元帅工资,跟随他多年的秘书郭仁后来回忆到:“朱德委员长从来就没拿过元帅工资,委员长逝世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而除了最基本的工资之外,身为高级将领也有自己的警卫、车辆以及住房,朱德元帅的职级最高,因此他外出的专车都是苏联的吉斯115防弹车,这种吉斯115防弹车是吉斯110的升级版,车身装上了8毫米厚的装甲以及7厘米的防弹玻璃,可以有效阻挡各类弹片的袭击,车厢内还有可升降的玻璃,既防弹又保密,是当年斯大林送给新中国的国礼之一,而其他的元帅使用的是吉斯110轿车。
身为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其安全问题很重要,九大元帅一般都享有二级警卫的规格,警卫班有12人,而朱德元帅享有的是一级警卫的规格,身边安排的是28人的警卫班,住房也是享有200平左右的别墅,其他的元帅住房规格要比朱老总的略低。
朱老总的职级待遇位居十大元帅之首,而他能获得这么好的待遇也和自己的巨大功绩分不开,他的雄材伟略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到朱德,就必须提他穷苦的青年时代,也正是他的青年时代为他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种子。
1886年,四川仪陇的一个穷苦佃农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婴,这本是添丁进口的好事,但奈何朱家实在是太穷了,喜事的背后是多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又多了一份负担。
因为贫苦,朱德从四五岁开始就帮着家里承担劳务,到了八九岁时已成了种地好手,一家人就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虽然日子贫苦,但也算能勉强维持。
朱德在那个年代原本是没机会读书的,但是在1895年,朱德家的地主欺压佃户,要求他们加租,这样无理的要求显然是朱德家所办不到的,蛮横的地主就要求朱家马上退租,一家人四下分散,那一年的庄稼也没收成,朱家登时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中,也因此朱家父母亲决心要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让自己家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鱼肉,年幼的朱德先去上了私塾,后来又去了成都念书,而读书的花销有许多都是朱家在外面东挪西借来的,这笔钱直到朱德当上护国军旅长才还清。
1908年,学成的朱德从成都回到仪拢办小学,但那时新旧思想冲突的相当厉害,朱德办学的行为受到守旧地主的反对,朱德觉得在家乡干不出什么事业,外加此时的中华大地一片混乱,他决心要去寻找真正的光明,因此朱德离开四川前往云南,进入了云南讲武堂学习,就此开启了自己光辉的革命生涯。
在进入云南讲武堂的同年,朱德又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这一时期,朱德参与了云南起义,后来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与护法战争中也有他的身影,因为军功卓著,朱德也成为了滇军名将,名扬一时。
然而,接连的胜利也没有挽救中国于黑暗,这让朱德心中感到无比苦闷,他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能让中国真正的走出阴霾,但却始终不得其法。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朱德发现苏俄的境况与中国实在相似,他觉得或许马克思主义就是解救中国的一剂良药,1922年,朱德远渡重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德国入了党,成为了我党的早期成员之一。
1927年,朱德参与了南昌起义。但在革命初期,朱德并不是核心成员,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拖住团级干部,为革命争取时间。
7月31日晚上,朱德邀请了许多军官来家中喝酒,他十分热情的和军官们吃饭,时间过的很快,眼看就要到了原定的起义时间了,朱德站了起来说:“时间还早,大家打几圈吧!”一听要打牌,军官们十分兴奋,现场的气氛好不热闹。
为了稳住这些人,朱德有意输了不少钱给他们,双方打得正浓时突然来了一个营长,他神色十分慌忙,说突然接到命令要解除自己队伍的武装,军官们一听觉得大事不好,纷纷离开朱德家,前往驻地观察情况,朱德知道可能大事不好,他找借口前往了贺龙处告知了起义计划可能已泄漏的消息,后来人们明白是一个副营长叛变了。
情况十分紧急,指挥部当机立断下达了提前起义的命令,经过四个小时的战斗,南昌起义宣告成功。
南昌起义后,调兵遣将,誓要把革命的火种扼杀在摇篮里,起义军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但主力部队却连遭惨败,在这样的打击之下,部队内部出现了消极情绪,甚至有的人要求解散部队。
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他召开大会,告诉将士们希望就在前方,俄国的革命曾经也失败过,但终究是成功了,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也是在朱德的劝说之下,部队才稳定了军心,队伍面貌焕然一新,而南昌起义保留的火种在未来也会成为革命的巨大力量。
1928年是朱德漫长革命生涯中最不平凡的一年。这年春天,朱德和陈毅一起点燃了湘南革命的火种,他们一起建立了8个苏维埃政权,然而这时粤、湘、桂三地的军阀混战刚刚结束,军阀们自然不能忍受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了苏维埃政府,因此针对新兴苏维埃政权的围剿活动正式拉开。
如今是危急关头,一个不小心刚建立的革命力量就会断送在军阀手下,朱德当机立断,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农民军联合进军井冈山,和秋收起义部队顺利会师,组成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也是在井冈山时期,朱德指挥了“三打永新”,成功维持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形态趋势,他还通过你自己的作战经验总结出了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打法,成为游击队的作战方针。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打响,朱德任八路军总指挥。在日寇大举进攻,前线战事十分危急的时刻,朱德率军渡过黄河,前往华北抗日前线,力挺日寇,为建立华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年间,他率领八路战五台、寿阳等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指挥抗日部队杀出了风范,打出了民心。
时间一路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朱德协助指挥了三大战役,我军能迅速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背后离不开朱老总的智慧。
新中国成立后,朱老总因为参与革命的时间最长,功劳大,位列十大元帅之首,而他的功绩却不只限于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对我国军队的现代化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朱德元帅迅速认识到了过去那一套游击队的打法在现代已经行不通,他要求部队都要走现代化路子,统一制度、统一训练、统一纪律,让部队真正能轻松实现多兵种之间的互相配合,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亲自走在了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第一线上,为我军的建设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德的革命历程中充满了各种危机,但无论情况如何艰难、情势如何紧张,朱德都极具大将风范,临危不乱,没有朱德,革命不知要走多少弯路,也正是因此朱德才能成为十大元帅之首,在新中国成立后享受高规格待遇,而更令人动容的是,朱德一生俭朴,从不贪图享受,实际做到了将信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朱老总值得后辈尊敬与怀念。
朱老总的地位之高,不是元帅的军衔地位给的,就是不参与评衔,就像毛主席周总理一样仍然是正国级别,行政一级,元帅级别是行政三级,朱老总的地位仍然高过其它九位元帅。
朱总司令和毛主席并列,是开国两大领袖之一。朱总司令是国家行政一级,元帅享受政治局委员(是行政二级)待遇,贺龙、陈毅是行政三级。
朱德带上井冈山的军队和农军是万余人(见1976年7月间人民日报:朱德光辉而战斗的一生),而当时井冈山的农军只有1500余人。这是朱德最大功劳。第二是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后,朱德率领八路军四万余人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本军队,两年后朱德回延安党中央时八路军已发展到20余万人,有力量与日军打百团大战了,连蒋介石都震惊了![酷拽]